
“君不見,黃河之水天上來,奔流到海不復回……”早上八點,距離上課還有半個小時,在株洲白鶴小學6(2)班里就已經(jīng)來了不少學生。在班級領(lǐng)誦員的帶領(lǐng)下,他們正整齊而又響亮地背誦著古詩《將進酒》。令人感到奇怪的是,雖然老師正在樓下檢查衛(wèi)生,但整場早自習下來,竟然沒有一個學生開小差。這個班,是言安娜所帶的班級,白鶴小學數(shù)一數(shù)二的“自主管理示范班”。
培養(yǎng)出稱心小助手,管理班級得心應(yīng)手
“娜娜,你們班學生每個學期都有進步啊!”“言老師,走進你們班教室真讓人舒心。”這些話,對言安娜來說一點都不陌生。走進6(2)班教室,整潔的地面,整齊的桌椅和書架,干凈的黑板,處處透露著優(yōu)秀的班風。這都得益于言安娜的班級管理,每位前來上課的老師都是舒心地走進教室,輕松上完一堂課。
“采用學生自主管理模式,每4人組成一組小助手管理班級,一個月輪換一大組。別看每組組員少,‘麻雀雖小五臟俱全’,紀律、作業(yè)、衛(wèi)生,還有背誦,幾乎班上所有的事務(wù)小助手都能完成。”言安娜說。
早上,小助手在講臺前,同學們陸陸續(xù)續(xù)安靜地來到教室,在座位上自覺的拿出書來閱讀。久而久之,眼保健操、午間樂、大課間,即便老師不在,同學們班上也能維持好的秩序。這種管理模式不僅讓班級變得更加優(yōu)秀,也讓學生們都得到了“小助手”的鍛煉,以身作則做好自己的事情。
“今天學生幫我搬作業(yè),真的很棒!”“有同學受傷不方便去食堂就餐,學生主動從食堂打飯給同學!”在6(2)班的班級群里,你總能看到言安娜對學生的表揚。她喜歡用手機拍照記錄下,并和家長一起分享學生成長和進步的一點一滴,家長們心里都感覺暖融融的。
從大孩子到小孩子,她用心和他們做朋友
“言老師,班級教得這么乖,有什么秘籍嗎?”別看如今的言安娜帶過的班級都是老師心目中的“頂呱呱”,她也走過不少彎路。
在教學生涯初期,擔任原馬家河中學班主任時,言安娜處理和“大孩子”之間的關(guān)系,得心應(yīng)手。2002年,她以優(yōu)異的成績成為了白鶴小學首批教師。但作為一名初三班主任,一下“跌落”到一年級班主任,言安娜一時之間還無法轉(zhuǎn)換,也吃了不少小孩子的“苦頭”。
看著其他班主任一個眼神就能夠讓一年級學生乖乖聽課,而自己面對50多個小學生手足無措只能一味施以懲罰時,言安娜決定向他們“取經(jīng)”。于是在“取經(jīng)”路上,各班主任上課下課總能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——走入課堂聽課,仔細觀察教師一言一行,并隨時用筆記錄下的言安娜。
邊教邊學、虛心討教的態(tài)度,讓曾經(jīng)懵懂的言安娜青出于藍,不僅還有了自己管理班級的獨特風格,成為不少老師競相“取經(jīng)”的對象,也收獲了學生們的“芳心”。
“走進學生心里,和學生做朋友。”這是言安娜始終堅守的信念。現(xiàn)在所帶的班級,言安娜從四年級開始接手。第一周上課,面對一雙雙質(zhì)疑的小眼睛,言安娜就用自己獨特的方式,收到了學生們的掌聲和肯定。
在第一堂課上,一學生因上課說小話不承認錯誤還頂嘴,言安娜表示要送“禮物”。班上學生聽到言老師要送“禮物”,都很好奇是一份什么樣的“禮物”。
“四年級的孩子,犯了錯要承認和改正……”下課后,言安娜將孩子單獨留下,輕聲細語地和他講道理。原來,這份特殊的“禮物”是一番語重心長的談話。學生聽后,害羞地紅了臉,并承諾以后會認真聽課。
第二天,言安娜故意寫錯字被學生發(fā)現(xiàn)。“對不起同學們,老師的確寫錯字了。你們看,老師也會犯錯,但是老師勇敢的承認并和大家道歉了。”聽到這番話,臺下的學生一個個目瞪口呆,有學生小聲說:“沒想到老師也會和我們道歉。”幾秒鐘過后,教室里響起了掌聲,言安娜知道,她贏得了學生的信任和肯定。
和學生做朋友,這種信念也受到了不少人“師道尊嚴”的否定,言安娜也曾有過懷疑自己推心置腹的交談究竟對不對。“言老師嚴厲起來就像‘母老虎’,但我特別喜歡言老師,她就是我們的朋友!”但聽到校長、老師,還有許多曾經(jīng)讓自己操盡心的學生發(fā)出的聲音,言安娜更加肯定了自己“朋友”的定位。
走進學生家庭,為家長分憂
根據(jù)學校傳統(tǒng),言安娜作為白鶴小學“元老級”教師,她專門負責接手高年級班級。
當班主任的都知道,通常新介入一個高年級班級,不論教學還是班級管理,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(zhàn)。“學生們開始進入青春期發(fā)育,有了更多自我想法,會和老師說不;學校考試難度加大,成績分數(shù)的下降讓家長質(zhì)疑老師等等,都存在一定難度。”在言安娜看來,管好一個班,每個孩子的情況都要摸透,家庭情況更是要知根知底。
一次,平日里有些孤僻的學生突然和同學發(fā)生肢體沖突,言安娜察覺不對勁,趕緊介入。原來,這名學生來自離異家庭,父母之間的不和導致長期缺乏母愛,讓她性格發(fā)生了變化。言安娜和孩子家庭取得了聯(lián)系,三番兩次的同家長雙方交談,希望能夠為孩子多爭取一些來自媽媽的關(guān)懷。通過長時間的軟磨硬泡,言安娜的誠心打動了家長,孩子媽媽終于和孩子有了單獨相處的機會,學生融入了班級集體,也徹底扭轉(zhuǎn)了學生性格。
不僅需要關(guān)注孩子的心里,有時言安娜還需要充當家長之間的協(xié)調(diào)員。“言老師,爸爸讓孩子在家里不停刷題,我都勸不住,作為一個媽媽我看著都心疼。”“言老師,孩子爸爸老是給他玩手機,這可怎么辦?”每次看到這樣的消息出現(xiàn)在手機屏幕上,言安娜總是耐心、認真的一字字將回復敲進對話框,“家長能這樣問我,是信任我。”
經(jīng)過這些年,言安娜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的畢業(yè)班,她欣喜地看到,學生和班級在她手上都能夠成功、快樂的走上新臺階。看著頭上新長出來的一絲絲白發(fā),皺紋不斷爬到眼角,言安娜笑著說:“能把青春獻給學生,我很開心。”
責編:李吉
初審:李吉 二審:李吉 終審:李吉
下載APP
分享到